返回

美食:这个老板怎么啥都会?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39章 小馆子的底细,你怎么这么清楚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今天美食博主“晓姑娘”又过来探店了。

    与上次吃馄饨的时候不同,

    她的助理也过来江海了。

    所以拍摄时候的设备更专业一点。

    “老大,这就是之前的野馄饨摊吗?”助理问道。

    冯锦晓摇了摇头,

    她解释道:

    “据我了解,这位李老板会的很多,他习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,现在改成炒菜了。”

    “而之前的做的各种美食,人们评价都很高,但我只尝过他做的馄饨和油炸糕。”

    助理有些遗憾:

    “你那天发的馄饨确实不错,我这次过来还想尝尝呢。”

    晓姑娘自言自语着:

    “别说李老板做的馄饨了。”

    “也不知道江海市跟馄饨犯了什么冲,本来还有一家小于馄饨味道也不错的,这几天过去一看,也不在了。”

    “说是什么老板娘被警察带走了。”

    “可能不卖馄饨,也是个好事?”

    两个人一边闲聊着,一边拍摄了一点周围的素材。

    “所以,这才十一点,为什么这么多人排队啊。”助理感叹起来。

    晓姑娘笑了笑。

    她当然是知道原因的。

    冯锦晓关注了李瑞的视频账号。

    刷到了“平平无奇的美食爱好者”最新的动态,野馄饨转移阵线,来到了一家苍蝇馆子里。

    她刷到的时候,就已经上千个点赞,几百条评论。

    不提小馆子本身就积累到的人,以及回头。

    来这里想尝尝李老板手艺的,肯定大有人在。

    她们十一点过来,

    竟然都只能排队排在店外面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小菜馆的厨房里,李瑞正在灶台前忙碌着。

    在小馆子里打工,

    李瑞发现,上班与自己当老板的时候,感觉截然不同。

    需要操心的事情更少,自己能更加专注于做菜。

    而在老板娘的只言片语中,

    李瑞有了解到,

    小平房菜馆曾经也是火爆一时的存在。

    那时候“公款吃喝”比较盛行。

    小平房离着江海化工厂比较近,有时候一中午会接待不同部门的,好几桌人。

    不过,时过境迁,

    小馆子所在的区域面临着拆迁,

    曾经的主厨大师傅,如今身体也不行了,

    这家小馆子目前正处在,随时都可能因为王莹心情不佳,而关门关门的状态。

    但是毕竟也承载着许多人的回忆。

    李瑞在厨房炒菜的时候,就在斑驳的墙壁上,发现了一张泛黄的小纸条——

    “好好做菜。

    王建军,2000年1月1号。”

    说来奇怪,

    几千年前的圣人,曾经留下“君子远庖厨”的名言。

    或许是由于杀生太过残忍,“兔兔这么可爱,怎么能吃兔兔”,这种类似的心理。

    李瑞倒是挺喜欢在厨房里做菜的过程。

    一方面是自己喜欢吃。

    另一方面,亲身感受着各种食材,以华夏料理丰富的烹饪方式,端上人们的餐桌,也很有成就感。

    所以李瑞认为,

    厨师这个职业,对人类生存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。

    而说到底,意义又从何谈起呢?

    老码头的海鸥可能觉得是,

    “去码头搞点薯条。”

    对于老百姓来说,则是在各种心情好或者心情不好的借口下,

    “今天吃点好的。”

    今天虽然来小馆子吃饭的人很多,

    但是有另一位阿姨过来帮忙,老板娘王莹也就没那么忙碌了。

    自己也有想法在厨子面前露一手。

    于是主动请缨,要给李瑞和那位阿姨做一份打卤面。

    “你们俩歇会儿,我给你们做饭去。”

    做菜这件事。

    会做的,不一定能讲明白。

    有很多关键的地方,只知道师傅是这么教的,并不明白其中真正的道理。

    所以有时候,与其盯着人家一步一步看,

    可能不如靠谱的、详实的菜谱管用。

    李瑞已经提前服下一片特制的“健胃消食片”,就等着王莹把打卤面端上来了。

    很快,

    王莹大姐把卤子炒熟,菜码切好,面条捞好,送到了餐桌前。

    卤子是炸酱和海鲜卤,菜码是切好的黄瓜丝、焯水的胡萝卜丝、香菜。

    都是店里现有的食材,突出一个因地制宜。

    “姑娘手艺不错啊”阿姨评价道。

    李瑞则是接过阿姨递过来的大蒜,一边吃,一边描述起来:

    “先摊鸡蛋,捣成大块备用。

    起锅烧油,先

第139章 小馆子的底细,你怎么这么清楚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